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“80后”大学生带领“50后”乡亲们 在盐碱地里蹚出致富路

    信息发布者:薛丽丽
    2017-04-21 19:28:12    来源:河北三农事儿   转载

    眼下正值春灌好时节,只见临西县的“尹氏林场”上,二三十名“50后”老人个个洋溢着幸福笑容,干劲十足,挥锨改渠,忙着浇树,也为林下播种棉花做好准备。


    “能不高兴吗,场主小尹高价租俺们的地,再把林下的土地免费给俺们种,加上‘额外’的务工费,年年能拿到三份儿的钱!”村民赵连明喜不自禁。


    赵连明所说的场主小尹叫尹景明,是河北省临西县尖冢镇东赵庄村的一名“80后”大学生,他舍弃城市高薪工作,回村创建“尹氏林场”,带领一帮50岁以上老乡,在盐碱地上种树“生金”,摆脱贫困踏上富裕路的故事,在当地不胫而走、传为美谈。


    尹景明今年33岁,2009年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毕业后,在北京一家从事绿化工程建设的公司找到一份月薪7000多元的“体面工作”。在农村老实巴交的父母早就把他的一生“盘算”妥当:好好干上几年,升高管挣大钱,在北京买车买房娶妻生子,老两口去看孙子养老,成为人人羡慕的北京人儿。”


    正当尹景明做得顺风顺水的时候,在北京工作半年后,突然向家人提出辞职回村“打整土地”的想法,这与父母的期望值反差太大,老两口很难接受,极力反对。


    尹景明却铁了心地拿定主意,软磨硬泡、好说好劝,“儿子从小在村里长大,目睹像您们一样的老农在盐碱地里刨食的艰辛,俺见不得老乡们吃苦受穷,用自己的特长带百姓脱贫致富,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,回乡种地不丢人,同样也能好好孝敬父母!”在尹景明苦口婆心的争取下,家人也慢慢理解了孩子的良苦用心,父母这一关总算是通过了。


    接下来就是筹备土地了,起初他还信心满满,村里的盐碱地忙活一年的收成也不过7、800元,以一亩800元的价格租地,百姓还不得举双手欢迎。不成想刚走进一户人家提及包地的事就遇到了坎儿,“俺种了一辈子的田地,而今年龄大了,外出打工也不方便,就算出再高的地租俺也不外包,自己种。”


    “我高价租了你们的地,种上树后,林下的地免费让你们种庄稼,收成归你们自己所有,行不行?”尹景明苦口婆心地解释,大伙却把这个毛头小子当成“大忽悠”、“不靠谱”,有的婉言谢绝,有的直接给个“闭门羹”。


    心中燃起的创业烈火,几乎被一盆盆冷水泼灭。他也曾怀疑过自己的决定,好几次打退堂鼓。但又不甘心,就这样轻易放弃,对不起自己“眷恋热土报答乡亲父老”的一颗赤子之心,只要老百姓的脑子能转过弯,跟着一起致富,自己受再多委屈也值得。


    村里大多数都是留守老人,50岁以上外出打工找不到活儿干,很难维持生计。尹景明了解到这一情况后,再加砝码,“只要同意租地,林场用工只招收本村和周边村50岁以上老人,孤寡老人优先。”


    一次登门不行,再登门,再次登门不行,三次登门,尹景明“不厌其烦”走门串户摆事实讲道理。“孩子这么做,图个啥?还不是为咱老百姓着想!”虽然觉得有些“不靠谱”,但大伙都被他的诚心和一股干事的劲儿打动了。乡亲们你三亩我五亩开始把地租给他,经过三个月的张罗,终于流转承包到240亩地。


    2016年3月,尹景明多方努力,筹集到50余万元起步资金,在本村正式注册成立了“尹氏林场”。由于土壤贫瘠、水质碱,他选择种植了18000多棵耐旱耐碱的原生国槐。同时,他把林下所有的土地免费提供给村民种棉花、辣椒等经济作物;低价租给村民搞笨鸡等林下养殖,全部收入归村民所有,年可为村民创收85万余元。


    目前已有五六十个“50后”在林场劳作,一年挣着地租、庄稼收成、务工费三份钱。“如今种地成本高,种两季庄稼剩不了一季的钱。现在俺们挣得是‘懒汉钱’,比单纯种玉米小麦省心省事多了!”村民尹更福说道。


    “3年后树木出圃,散养笨鸡达到10000只,预计可产生经济效益180万元。”尹景明告诉记者,下一步将探索实施林花、林药间作复合经营模式,长、中、短效益结合,以短养长,实现近期得利、长期得林、长短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。


    除了不断扩大尹氏林场规模以外,还带动本村及周边村民自己发展林业种植。增加白蜡、法桐、龙爪槐、金枝槐等新品种,打造成方圆百里闻名的行道树、庭荫树种植基地,实行订单销售,让更多农民获得更多收益。何连斌
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